第(2/3)页 连谢凯都说了,要是找不到资金就放弃,他一放弃,更没有机会了。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,柳东盛就到了酒店。 他帮苏联人接谢凯去谈判。 谢凯有些意外。 “小舅,怎么是你来接我们?不应该是安东诺夫的人吗?至少也应该是他们航空工业部的人啊!” 谢凯摸不着头脑,柳东盛跟这次谈判没有什么关系。 参与太多,会让乌克兰人怀疑他们之间的关系。 “你一个人去?”柳东盛没有回答谢凯的话,而是问谢凯怎么一个人出来。“不是说秦飞的人到了?” “别提了,白彦军不同意引进安-22,秦飞那边的人倒是来了,却不愿意出钱……现在没法让他们跟乌克兰人接触。再说,现在他们也不适合跟乌克兰人接触。一旦表露出我们的想法,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人肯定会漫天要价。” 谢凯对自己的小舅也没隐瞒。 其实就是没钱。 “不是想要发动机吗?”柳东盛顿时就愣了。 “发动机?难道他们真的愿意提供发动机?”谢凯一脸惊喜。“d-18t?” 他们确实想要发动机。 当初苏联人提出rd-33发动机连技术出口给中国,谢凯都没有同意的,那玩意儿太落后。 柳东盛又提发动机的事,显然对方是愿意提供d-18t了。 原本谢凯以为乌克兰人不过是为了用这个钓着他们。 柳东盛把季米诺夫等人逼着马达西奇航空公司的人同意出口d-18t发动机的事情给谢凯讲了。 对于季米诺夫跟安东诺夫设计局联合向马达西奇航空制造公司施压,迫使他们同意转让d-18t发动机这款装备安-124飞机的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连全套生产技术给中国,谢凯一脸震惊。 乌克兰人这是有多迫切地想要跟他们达成合作? “这可是好机会啊!” 柳东盛点了点头,“确实是好机会,乌克兰能提供最好的东西也就是大飞机跟航空发动机了。国内不是在搞大型的民航客机吗?还有军用运输机,发动机的用处比引进飞机技术好处还大,更重要的是,现在乌克兰极度缺钱。” 这些话,充分证明了柳东盛这些年在乌克兰不是白混的。 没有胡乱的花谢凯给他的钱。 乌克兰方面想要用d-18t发动机全套生产技术绑定安-22的出口,谢凯无论如何没法拒绝。 不过,引进的技术越多,404缺乏的经费就越多。 引进技术回去消化,同样需要大笔的资金的。 “船到桥头自然直,到时候再看看,实在不行就另外想办法。” 无论是安-22,还是d-18t发动机,都是中国迫切需要的。 柳东盛完全没有想到谢凯真想要安-22这款飞机。 原以为安东诺夫想推销给中国换经费,谢凯之所以拒绝,是为了拿到发动机技术。 这一次不是正式谈判,只不过是谈判前的接触。 谢凯去的不是安东诺夫设计局,而是又到了季米诺夫的别墅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