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…… 一南一北,原本同属于齐朝疆域的两地,此时却完全变成了两种不同的状态。 淮河以北,昭义军的统治区域,百姓们热情支持北伐,不仅是日常收取的赋税,还有不少百姓自发推车、往前线运粮。 而在后方,分田地之后百姓的热情也十分高涨,兴修水利、开垦农田,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。 而在长江以南,齐朝的京师仍旧是天下无事,但乡野之中,却多有因为沉重苛税而流离失所的饥民。 京师之中,莺莺燕燕,繁华富庶。茶楼中的说书人在说着韩甫岳将军誓师北伐、收复旧地的激动人心。 而在皇宫中,一场剧烈的动荡再度开始了。 …… 皇宫中,齐英宗急匆匆地召见了一名大臣。 殿前太尉陈远善。 这是之前去给韩甫岳将军送诏书的那位。 其实原本朝中还有很多看不惯秦会之的大臣,比如常常与秦会之唱反调的张德远。但很可惜,在齐英宗即位的过程中,这些大臣也都被清洗掉了。 此时齐英宗举目四顾,发现朝中皆是秦会之的党羽,品级较高的官员之中,竟然只有这个陈远善,可以稍加信任了。 这个陈远善是个比较善于明哲保身的人,并没有被秦会之给彻底清洗出去。同时,他见过韩甫岳将军,这一点也十分重要。 “官家!”陈远善也隐约意识到,这次皇帝是有十分重要的事情要找自己。 齐英宗四下看了看,确认没有被秦会之安插的太监监视,这才压低声音说道:“陈太尉!将此物收好,速去北方,找昭义军!” 陈远善从齐英宗手中接过一物,仔细看了一眼,瞬间大惊失色:“这,官家,这是衣带诏!” 齐英宗的表情惶恐,手足无措:“快让韩甫岳将军来奉诏讨贼!” 陈远善面露难色:“可是,韩将军他……” 齐英宗微微摇头:“顾不得那么多了!就算是要冒险,也总好过现在就断送了齐朝江山! “那秦会之此时已经在密谋谋逆之事,朕不怕死,可,可这齐朝江山,岂能亡于我手?” 陈远善默然无语,最终还是将衣带诏收入袖中,拜倒在地:“臣,定不辱使命!” 陈远善自然知道齐英宗的这个办法成功率极低,甚至可能会有引狼入室的风险。 可是…… 此时的齐英宗,还有其他的选择吗? 秦会之已经在密谋造反,这么大的事情,想要完全密不透风是不可能的。齐英宗虽然被半软禁起来,被严密监视,但秦会之也不可能完全不让任何大臣来探望,还没到那个阶段。 而一旦彻底将齐英宗软禁起来,那么距离最终的篡位,也就不远了。 齐英宗正是感觉到了这一点,所以走投无路之下,才会想到这个办法。 召韩甫岳将军,率昭义军进京勤王。 说实在的,昭义军现在确实也不归齐朝管了。占据了北方的齐朝旧地之后,昭义军又是吸纳流民,又是分田地,还改了齐朝的税法、不用齐朝的官制……总之,完全就是一方割据势力。 只是在名义上,还是齐朝手下的一支军队。 在这种情况下,韩甫岳将军只要喊一句,立刻就可以登基称帝。 但齐英宗还是宁可让韩甫岳将军来。 为什么? 因为韩甫岳将军至少在明面上还承认自己是齐朝的臣子,可秦会之是马上就要谋反篡位了! 两害相权取其轻,可不是只能选韩甫岳将军吗? 再退一步说,就考虑最坏的打算,如果俩人都要篡位。 那么韩甫岳将军篡位,自己或许还能留着一条命,而秦会之篡位,自己必死无疑。 不管怎么想,韩甫岳将军都比秦会之靠谱多了。 而且万一,韩甫岳将军真的能来勤王的话,双方势力角逐,秦会之的权力必然发生松动,或许他这个皇帝,还能趁机找到一条生路。 总之,这对于不想坐以待毙的齐英宗来说,已经是最后的办法了。 陈远善匆匆而去。 三日后,秦会之对外宣称齐英宗身体抱恙无法处理朝政,在宫中静养。 朝中大事,皆由秦会之一言而决。 …… 燕京城下。 连日的激战,让燕京城下堆满了尸体,十分惨烈。 只是赵海平看着这座雄城,却并没有跟邓元敬将军讨论具体的攻城方案,而是说起了这座城的历史。 毕竟攻城的方案已经制定,该做的准备也都已经做到了。此时能否攻克燕京城,就全靠意志力和硬实力。 无数士兵架着云梯,奋勇争先地向城墙上攀爬,而后方不断有投石机向着城上投掷石块,冲车也在盾牌兵的护送下,向着城门前进。 赵海平感慨道:“每次读齐朝的历史,燕云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。 “燕云十六州所构成的立体防线,是整个北方疆域的屏障。一旦没有了燕云,北方蛮族的骑兵便可以长驱直入,再无地形可阻挡。 “就像是‘守江必守淮’,究其原因在于长江与淮河之间有着密集的水网,能够有效地阻滞蛮族的骑兵。而燕云也是如此。 “齐朝自建国起便没有燕云,而之后的几次用兵也全都以失败告终。许多人在说起齐朝为何屡战屡败的时候总是会说,因为燕云并未在齐朝手中。 “可是,前有梁朝,后有大盛,哪个朝代从一建立的时候手中就有燕云了?每一寸疆土,不都是用血汗拼杀出来的吗? “唯有齐朝,在开国之初就已经有了迟暮之相。 “邓将军,依你的看法,你认为齐朝有没有收复燕云的机会?” 邓元敬将军荡平贼寇之后,后半生基本上都在北方抵御北蛮,对于北方的地形自然是了如指掌。 而且,邓元敬将军也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家,喜好读兵书,也喜欢读史,在这方面自然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。 他略一思考,然后说道:“机会自然是有的,而且不止一次。 “第一次机会,是后周时世宗皇帝亲征。当时大军一路势如破竹,直抵幽州城下,可是在双方即将进行战略决战之时,后周世宗却一病不起,最终功败垂成。 “第二次机会,是齐朝刚建立时,太祖皇帝同样可以选择先不扫平南方诸国,而是先北上攻取燕云。当时辽国正是昏君在位,国家混乱不堪。然而,齐朝太祖却仍旧认为辽国势力强大、不可硬碰,定下了‘先南后北、先易后难’的方略。 “可就是这个方略,让齐太祖也失去了收复燕云的绝佳时机。因为等齐朝扫清南方那几个小国之后,辽国臣子弑君、换了皇帝,政局步入正轨。 “其实,当时若能先一鼓作气收复燕云,再回头去打南方几个小国,不是旋踵即灭吗? “想当年,我大盛朝太祖皇帝虽遵循‘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’的方略,但该打硬仗时也从不含糊。虽然大盛朝刚刚建立,但几次征讨北蛮可谓是果断无比,这才有了大盛朝开国时的文治武功。 “若是我朝太祖也认为应该‘先南后北、先易后难’,恐怕一旦失去了战略窗口,再想收复北方也会变得难上加难。” 邓元敬将军稍微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等到了第三次机会,便是齐太宗北伐了。 “当时辽国已经结束了内乱,实力快速恢复。而齐太宗又不善于用兵,久攻不下之后又在野战中输得一败涂地,直接将自家的老底给漏了个干净。 “第四次机会,便是联金灭辽。 “本来金人在北方进攻辽国,齐朝就可以发兵攻打燕云。当时精锐齐军所面对的,也不过是辽国的一些残兵败将。 “然而,齐军军纪废弛,攻下燕京之后竟然大肆烧杀抢掠,引得城中军民一心,将齐军给赶了出去。而后,等辽国援军一到,又是大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