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2章 潜流暗涌-《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》
第(2/3)页
因为太子已经意识到了秦王势力太过强大,对自己的太子之位产生了严重威胁,因而站在他的角度,只要他还想坐稳太子之位,坚持到梁高祖驾崩后正常接班,他就得想尽一切办法打压秦王。
如果他真的宽仁,又为秦王求情,那他不如干脆更进一步主动让出太子之位,那样也就没有之后玄武门之变的剧情了。
他确实只想要保住太子之位,但当时的局势,保住太子之位就意味着他必须弄死秦王。
秦王只要还活着一天,哪怕没有任何官职,对他也仍旧是巨大的威胁;反之,太子的位置一旦被废,那么他就对秦王不再有任何威胁。
这种优劣对比,并非因为双方的出身、地位,而仅仅是因为双方硬实力的巨大差距。
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,但还有一个不太明显的问题隐藏在暗处。
那就是齐王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。
「齐王一心力保太子之位,多次劝太子先下手为强诛杀秦王,太子不允。」
后一句从事实上来看没什么问题,在太子和齐王的联盟中,齐王确实是比较活跃的那一个,也确实多次劝说太子诛杀秦王。
太子不允,可能是因为他觉得成功率不高,或者因为其他原因,但抛开动机谈结果,这么说也没什么大问题。
这句话的坑,其实是在前一句。
「齐王一心力保太子之位。」
这句话乍一看没什么问题,因为齐王帮助太子对付秦王。但问题在于,齐王最终的目标却并不是保住太子,而是谋求自己上位。
因为齐王是父子几人之中,最为了解秦王的人。
自从梁朝建立以来,梁高祖和太子一直都是坐镇后方,太子倒是有几次领兵打仗的经历,但要么是打必胜之仗去摘桃子,要么就是打得很不怎么样。
所以,太子和梁高祖,对于打仗这种事情,是很不了解的。
尤其是梁高祖,他看着前方传过来的一封封捷报,看着自家二儿子如此的百战百胜,自然会觉得,打仗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。
而一旦秦王打突厥时没有取得什么决定性的大胜,突厥还在继续犯边,梁高祖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,秦王有养寇自重的嫌疑。
换一种说法,也可以认为梁高祖和太子对于秦王在战场上有多可怕,压根没有直观的认识。
他们呈现出一种:既轻视秦王在战场上的巨大作用、又为秦王在战场上获得的巨大权势而担忧的矛盾心理。
但齐王就不同了。
梁太祖出于种种考虑,多次让齐王跟随秦王出兵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齐王可是见过秦王虎牢关之战一战擒双王、五陇坂单骑喝退突厥人的。
这些齐王想都不敢想的神仙操作,秦王不止一次地打出来,而且还全都成功了。
所以,齐王与太子联合之后,才非常积极地希望太子尽快肉体消灭秦王。
因为他知道,一旦事情拖延下去,让秦王先动手,或者事情败露、秦王去地方上举兵造反,皇帝、太子和齐王的所有势力加起来,都不够秦王打的。
至于齐王的目的是什么?
显然,也是为了皇位。
从表面上看,他前面有皇帝、太子、秦王三座大山,太子之位怎么看都轮不到他。
但梁朝之前,可是很长时间的乱世。在那个时候,换皇帝如换菜碟,什么父子相残、兄弟反目,都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。
两方势力激战之后突然钻出来第三方势力渔翁得利的事情,屡见不鲜。
所以,对齐王来说,帮助太子干掉秦王只是他的第一步。至于接下来要如何干掉太子,自己获得储君之位,这应该暂时还不在他的计划之内,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。
在最理想的情况下,太子与秦王火并、铤而走险杀死了秦王,而天策府的诸将为了自保而叛乱,又杀了太子,那他不就可以渔翁得利了吗?
这种可能性虽然很低,但也确实存在,试一试对他来说又没什么损失。
反正现在秦王的势力最大,那就先搞定秦王,对他怎么都有好处。
「高祖虽有废立之心,然后宫张婕妤、尹德妃频频称颂太子仁德,使太祖摇摆不定。
「秦王乃使边将诬告太子谋反,高祖初而大怒,但太子负荆请罪后高祖醒悟,由此猜疑秦王日甚。
「秦王养寇自重,多以财货贿赂突厥使其退兵,权势日隆。然秦王府兵将多感于太子仁德,纷纷投效,秦王铤而走险发动玄武门之变。」
后面这段就比较好分辨了,高祖实际上并没有废立之心,后宫张婕妤、尹德妃的枕边风只是让他更加倒向太子一边。
而秦王让边将诬告太子谋反这件事情,应该也不太现实,因为当时太子确实和边将共同做出了谋反行为,不是边将单纯的诬陷。要说做局,这些支持太子的边将为了帮秦王做局把自己的命都搭上,这未免也太夸张了。
秦王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有如此可怕的洗脑能力。
至于后面,秦王贿赂突厥让其退兵、秦王府的将领感念太子仁德纷纷投效等等说辞,就更不值一驳。
秦王在危急关头发动玄武门之变,并不是因为秦王府的诸将离心离德,而是因为太子和皇帝已经在想方设法剪除他的羽翼,秦王府的诸将并不是主动去投效太子,而是被更高层的力量直接拆散了。
李鸿运再度按照自己的理解,将这段史料记载的内容进行了一番调整。
在调整完成之后,整个长安城中的光点再度流动起来。
李鸿运注意到,一张庞大的网络以皇宫为中心,向着整个长安城的核心地带扩散开来。
不断地有光点在秦王府、齐王府和太子府之间往来流动,而这些光点还来到了城中许多功臣、勋贵的府邸。
也有一些光点在向着后宫流动。
显然,随着之前的一系列矛盾激化,此时双方势力的矛盾已经逐渐白热化。
第(2/3)页